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19-04-30 21:46:10
例⑦:“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松松地縐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朱自清《綠》)比喻:“平鋪著、厚積著的綠”“松松地縐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例⑧:“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缽兒、鐃兒,一齊作響。”(《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通感:巧用聽覺器官的感覺溝通了皮肉劇痛的觸覺。
例⑨:“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比喻:“細葉”是“剪刀”所“裁”,神奇的想象!“春風”就像一把大“剪刀”,把柳葉剪裁得如此可愛!
例⑩:“……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生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劉鶚(《明湖居聽書》)通感:聽覺移到非聽覺——味覺器官。
例⑾:“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①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山關(guān)!”(注:①梅花,這里指《梅花落》的曲子。)(高適《塞上聽吹笛》)通感:詩人把聽覺美的特征表現(xiàn)為與之相通的視覺美的特征,將聽覺形象的笛聲轉(zhuǎn)化為視覺形象的梅花。由梅花飄灑似的笛聲的聽覺之美引出梅花的視覺之美。讀者眼前似乎展現(xiàn)出笛聲吹開朵朵梅花的邊塞月夜的奇麗景色,使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意象美。
例⑿:“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巍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比喻:本體是“我的思想感情”,喻體是“潮水”。
例⒀:“細雨剛停,細雨剛停,雨水打濕了墓地的鐘聲……”(李瑛《謁托馬斯·曼墓》)通感:“鐘聲”被“打濕”,從聽覺對象上產(chǎn)生了觸覺感受,聽覺與觸覺相溝通。
例⒁:“歌聲象一片音樂的湖”(曉雪《歌聲》)通感:聽覺(“歌聲”)與視覺(“湖”)相溝通。
例⒂:“藍水兵,你的嗓音純得發(fā)藍,你的吶喊,帶有好多小鋸齒,你要把什么鋸下來帶走?你深深地呼吸,吸進那么多透明的空氣,莫非要去沖淡藍藍的咸咸的海風?”(李鋼在《藍水兵》)通感:將聽覺、視覺、味覺、觸覺加以溝通,使無形的海風化作了藍色而帶有咸味的多感性形象。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