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4-30 21:46:10
2019 語文考點復習比喻與通感的區(qū)別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xiàn)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xiàn)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著名學者錢鐘書先生說:“在日常經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個官能的領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通感可分為兩種:①比喻的通感。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形容的通感。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通感與比喻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又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通感”與“比喻”兩種修辭手法的不同點在于:通感,即感覺的轉移,是利用感覺相互溝通,使無以名狀、難以言傳的感受變得具體可感。是由感覺引發(fā),并超越了這種感覺的局限,從而領會到另一種感覺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如例①:“微風過處,送來屢屢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此處將嗅覺移植為聽覺,“屢屢清香”與“渺茫的歌聲”,雖然前者是從嗅覺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從聽覺的角度摩聲的。但是,二者在許多方面有 之處,如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清淡縹緲,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借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隱隱約約、清幽淡雅來表現(xiàn)荷香的若有若無,清幽淡雅,不僅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征,而且創(chuàng)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再如例②:“唱了十數(shù)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絲鋼線拋入天際……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盤繞穿插……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于白道五色火花,縱橫散亂。”(劉鶚《老殘游記》)把視覺與聽覺相溝通,極力表現(xiàn)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藝。運用通感時要注意:要抓住兩種感覺之間的聯(lián)系,既使感覺器官得到“溝通”,又能使讀者受到藝術“感悟”,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形象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