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中考網
全國站

您現在的位置:中考 > 初中語文 > 基知輔導

初中五大學科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對比

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qū)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梅堯臣《陶者》)全詩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抑揚

抑揚 抑揚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 如: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后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如: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用典

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詞人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過效勞的忠貞之情。 編輯推薦: 中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烘托

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始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 烘云托月 。后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指通過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與渲染結合起來使用。 如:行者見羅敷,下擔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渲染

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后借用來指文藝創(chuàng)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huán)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鋪敘的寫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首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借古諷今

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亂來諷喻當朝。 如:臺城六代競奢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劉禹錫《臺城》)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以景結情

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 此時無情勝有情 ,顯得意猶未荊 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樂景寫哀

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踐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 如:青雀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以動襯靜

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tài)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tài),也就是在動態(tài)描寫中顯示出靜態(tài)。 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于動態(tài)或相對靜態(tài)時的描寫。 如: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tài),后兩句寫動態(tài),一動一靜,相輔相成。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 物我合一 分不清哪是 景 ,哪是 情 的境界。 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詩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發(fā)的感情、闡發(fā)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詩歌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所寫景并非晴朗的

2024-12-30

中考語文常用詩歌表現手法: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

2024-12-30

中考 > 初中語文 > 基知輔導
兒童故事小學試題中學題庫初中庫高中庫知識點中小學圖書字典大全詞典大全成語大全

京ICP備09042963號-13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7853號

中考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9 yklkp.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