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21-05-05 15:38:32
中考網(wǎng)整理了關于2021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題:《中華文化》,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2019溫州中考)非文學作品閱讀(10分)
“道義世界”與“機器世界”之外,還有一個“藝術世界”。藝術在“心”“物”之間。由心透到物,而后有藝術之發(fā)現(xiàn)。譬如音樂,彈琴吹笛,都要物質(zhì)。即如唱,也要用桑梓,嗓子是人身一機器,也是物質(zhì)。然而唱出聲音中有心,要由心發(fā)出的聲才能感動人。就聽音樂的人來說,受感動的是我的心,并不是我的耳朵。樂聲跑進了我的心,不僅是跑進了我的耳朵,才能使我拜托物質(zhì)世界的一切,而得到一個藝術境界,使心安樂。
中國人生活上的最長處,在能運用一切藝術到日常生活中來,使“生活藝術化”,便也是一種心生活?v使吃飯喝茶,最普通最平常的日常人生,中國人也懂講究。所謂講究,不是在求吃得好、喝得好,不是在求飯好、菜好、茶好、酒好,而更要是在一飲一食中有一個“禮”。中國古人講的禮,其中寓有極深的藝術情味,惜乎后來人不能再此方面作更深的研求與發(fā)揮。即在飲膳所用的器皿上,如古銅、古陶、古瓷,其式樣、其色澤、其花紋雕鏤乃至其他一切,皆是一種極深的藝術表現(xiàn)。直到今天,此等器物幾乎為全世界人類所寶愛。然而其中卻寓有一套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寓有中國人心的一種極高造詣,這些都超出于技術藝能之上。別人雖知寶愛,卻不能仿造。科學上所發(fā)明的機器,作用大,但可仿造,而且一學便會。
發(fā)明機器誠然要極高的心智,而制造機器則僅是一項技術,在機器中,也并不能寓有人的個性,即使說心生活并不在機器中。至于藝術便不然,凡屬藝術品,必然寓有人之“個性”。縱使模仿的藝術,依然還見有個性。使用機器,不要個性;欣賞藝術,則仍寓有個性。所以機器世界人在外;藝術世界人在內(nèi)。機器無生命;而藝術有生命。要學繪一幅畫,要學拉一張琴,須得把自己生命放進去。因為它是藝術,需要從心得心靈里面再發(fā)現(xiàn)。每一件藝術即使一人生。須能欣賞藝術,才能創(chuàng)造藝術。“藝術”與“人生”緊貼在一起。這是藝術世界與機器世界之大不同所在。機器世界是偏“物”的;藝術世界是偏“心”的。機器世界在“改造”自然;藝術世界則在自然之“心靈化”。心靈跑進自然,兩者融合為一,始成藝術。
天地間有高山大水,這是天地間一大藝術。“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人的德性和自然融合,成為一藝術心靈與藝術人生。中國文化精神便要把外面大“自然”和人的內(nèi)心“德性”天人合一而藝術化,把自己生活投進在藝術世界中,使我們的人生成為一藝術的人生,則其心既安且樂,亦仁亦壽。
中國人的亭園布置,只在家里庭院的一角落,辟出了一個小天地,一花一草,一亭一閣,莫非藝術境界。畫一幅山水花鳥掛在房間,只是一株垂柳、一雙飛燕、一只漁船,也便如這個藝術世界就在身旁。中國人總要把你整個日常人生盡量放在藝術境界中,而使你陶醉,而使你不自覺。
(選自錢穆《中華文化十二講》,有刪改)
10.以上文字選自錢穆的講稿,請為其選擇一個標題,并結合內(nèi)容簡述理由。(3分)
A.生活藝術化 B.機器和藝術
11.閱讀選文,完成任務。(7分)
參考答案:
10.A.本文圍繞“生活藝術化”展開論述,從日常生活的講究、機器和藝術的區(qū)別、人與自然融合為一等方面,闡述在“機器世界”之外,怎樣獲得一個“藝術世界”。以“生活藝術化”為題,能夠讓讀者更加清晰本文的觀點。
B.因為本文提出“機器世界”之外,還有一個“藝術世界”,通過分析二者的區(qū)別,闡述如何做到生活藝術化,以“機器和藝術”為題,能引導讀者在閱讀中比較二者的不同,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11.(1)示例:古人對居室擺設非常講究,床鋪、桌子和椅子放在哪里都有用意,有“禮”有趣;而現(xiàn)在居室的擺設太隨意,缺乏藝術情味。
(2)示例: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3)示例:《湖心亭看雪》中天人合一的畫面,讓我更加理解心靈和自然融合為一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居室如何布局,也能幫助我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禮”所蘊含的藝術情味。這種聯(lián)想的閱讀方法能幫助我與文中的觀點產(chǎn)生共鳴,引發(fā)我反思自己的閱讀與生活。
相關推薦: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報名時間匯總
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匯總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時間匯總
關注中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