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譯: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應(yīng)我啊!”安陵君說:“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這再好不過了,雖然是這樣,但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護(hù)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后不高興。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kuò)大自己的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hù)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F(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說完(唐雎)挺劍而起。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一、文學(xué)(文體)常識
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三篇,分十二策!稇(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載錄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事件。
二、詞語積累
1.通假字
(1)秦王不說(通“悅”,高興、愉快。)
(2)故不錯意也(通“措”,放置。)
(3)倉鷹擊于殿上(通“蒼”,青黑色。)
2.詞類活用
(1)以大易小(形容詞作名詞,大的地方,小的地方。)
(2)請廣于君(形容詞作動詞,擴(kuò)充。)
(3)輕寡人與(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4)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動用法,使……倒下;流,使動用法,使……流。)
(5)天下縞素(名詞作動詞,穿喪服。)
3.古今異義
(1)雖然,受地于先王(古義:即使這樣。今義:表轉(zhuǎn)折的關(guān)聯(lián)詞,與“但是”合用。)
(2)豈直五百里哉(古義:只,僅僅。今義:不彎曲。)
(3)以頭搶地耳(古義:撞。今義:搶奪。)
(4)休祲降于天(古義:吉祥。今義:休息。)
(5)秦王色撓(古義:屈服。今義:輕輕地抓。)
(6)長跪而謝之曰(古義:一種坐姿。今義:雙膝著地。)(古義:道歉。今義:感謝或凋落。)
(7)徒以有先生也(古義:只。今義:徒弟。)
4.一詞多義
(1)以: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詞,用。)
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詞,憑借。)
③徒以有先生也(介詞,因為。)
、芤跃秊殚L者(介詞,把。)
(2)徒:①亦免冠徒跣(動詞,光著。)
、谕揭杂邢壬(副詞,只,僅僅。)
(3)使:①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動詞,派遣。)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兩者皆為動詞,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4)而: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
②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連詞,表承接。)
(5)之: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結(jié)構(gòu)助詞,的。)
、谠附K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
、鄯?qū)VT之刺王僚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荛L跪而謝之曰(代詞,指唐雎。)
(6)于:①受地于先王(從。)
、趥}鷹擊于殿上(到。)
③請廣于君(給。)
5.重點詞語
(1)唐雎不辱使命(辱:辱沒、辜負(fù)。)
(2)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 (謂:對。)
(3)安陵君其許寡人(許:答應(yīng)。)
(4)大王加惠(惠:恩惠。)
(5)臣未嘗聞也 (嘗:曾經(jīng)。)
(6)非士之怒也 (士:這里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7)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祲:不祥。)
(8)寡人諭矣(諭:明白,懂得。)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個“也”表肯定判斷,“非……也”表否定判斷)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也”表判斷)
2.倒裝句
(1)受地于先王。(狀語后置,應(yīng)為“于先王受地”)
(2)請廣于君。(狀語后置,應(yīng)為“請于君廣”)
(3)倉鷹擊于殿上。(狀語后置,應(yīng)為“倉鷹于殿上擊”)
四、人物形象
秦王:盛氣凌人、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欺軟怕硬、內(nèi)心虛弱、前倨后恭,是殘暴的封建統(tǒng)治者。
唐雎:不畏強暴、從容鎮(zhèn)定、敢于斗爭、忠于使命、有膽有識、大義凜然、臨危不懼、愛國忠君,是杰出的外交家。
歡迎使用手機(jī)、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