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中考網(wǎng)
全國站
快捷導(dǎo)航 中考政策指南 2024熱門中考資訊 中考成績查詢 歷年中考分?jǐn)?shù)線 中考志愿填報 各地2019中考大事記 中考真題及答案大全 歷年中考作文大全 返回首頁
您現(xiàn)在的位置:中考 > 知識點(diǎn)庫 > 初中語文知識點(diǎn) > 文言文 > 正文

2020中考語文復(fù)習(xí)‖ 文言文虛詞歸類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0-05-17 16:31:14

中考真題

智能內(nèi)容
  (一)之
 
  1. 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
 
  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 用作助詞
 
 。ㄒ唬┙Y(jié)構(gòu)助詞,定語的標(biāo)志。
 
  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
 
  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二)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yīng)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輸》)
 
  (三)結(jié)構(gòu)助詞。
 
  當(dāng)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dú)立性的作用,譯時可省去。
 
  例: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ㄋ模┮艄(jié)助詞。
 
  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譯時應(yīng)省去。
 
  例:頃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動詞
 
  可譯為“去、往、到”。
 
  例: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稱代詞。
 
  相當(dāng)于“他”(們)、“她(們)”、“它(們)”。
 
  例:妻跪問其故。(《樂陽子妻》)
 
  2. 活用為第一人稱。
 
  相當(dāng)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
 
  例:其真無馬邪?(《馬說》)
 
  4. 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那” “這”之類的詞。
 
  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5 .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xué)》)
 
 。ㄈ┮
 
  1. 用作介詞
 
  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例: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譯為“用、拿、把、按照”。 例: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詞賓語。)(《為學(xué)》) / 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 用作連詞
 
  表示并列、承接、修飾,“以”相當(dāng)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 墨池記》)
 
  表示目的,譯為“來、用來”。
 
  例: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yàn)?rdquo;,“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 用作副詞
 
  譯為“已”,“已經(jīng)”。
 
  例: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ㄋ模┯
 
  1. 表示對象,譯為“對,對于,向”。
 
  例: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xué)》)
 
  2. 表示處所,譯為“在,從”。
 
  例: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出師表》)
 
  3. 表示對象,譯為“與,跟,同”。
 
  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隆中對》)
 
  4. 表示處所,譯為“到”。
 
  例: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芜\(yùn)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當(dāng)于“而且”、“又”、“和”,有時可不譯。
 
  例: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論語》十則)
 
  2. 表示承接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并且”、“就”,有時可不譯。
 
  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3. 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然而”、“可是”、“卻”。
 
  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
 
  4. 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動詞和狀語,相當(dāng)于“著”、“地”等,或不譯 。
 
  例: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
 
  5.代詞,可譯為“你”,“你的”。
 
  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堅還亡友財》)
 
 。﹦t
 
  1.連詞
 
 。1)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
 
  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
 
 。2)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那么”。
 
  例:萬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出師表》)
 
 。3)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卻”。
 
  例:余則蘊(yùn)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2.表示判斷
 
  可譯為“就是”。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ㄆ撸┱
 
  1.代詞
 
 。1)指人、事、物、時間、地點(diǎn)等,可譯為“……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的原因”等。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愛者甚蕃。(的花)(《愛蓮說》)
 
  (2)在數(shù)詞后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或幾樣?xùn)|西?勺g為“個”、“樣”、“項”。
 
  例: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3)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可譯為“……的時候”。
 
  例: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孫權(quán)勸學(xué)》)
 
  2.助詞
 
  用在判斷句或陳述句的主語后,表示停頓,不譯。
 
  例:吳廣者,陽夏人也。(“者”與“也”配合,表判斷,不譯)(《陳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陳述句的主語后,表停頓。)(《愚公移山》)
 
 。ò耍┮
 
  1.句末語氣詞,表判斷,可不譯。
 
  例: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陳涉世家》)
 
  2.句末語氣詞,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
 
  3.句末語氣詞,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等。
 
  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4.句末語氣詞,與“和”等詞對應(yīng),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
 
  例:若為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5.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以引起下文。
 
  例:余聞之也久。(《傷仲永》)
 
  (九)焉
 
  1. 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語氣詞,相當(dāng)于“啊”。
 
  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ㄊ┮
 
  1. 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為“于是”、“就”。
 
  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原因、依據(jù)、方式,可分別譯為“由于”、“憑借”、“依靠”。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隆中對》)
 
  3. 介詞,可譯為“根據(jù)”、“依照”。
 
  例: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4. 副詞,可譯為“因此”。
 
  例: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 而因以及乎其跡。(《墨池記》)
 
 。ㄊ唬┣
 
  1. 副詞
 
  (1)用在動詞或數(shù)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fā)生,可譯為“將”,“將要”、“將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為的狀態(tài),可譯為“姑且”、“暫且”。
 
  例:存著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2.連詞
 
  (1)表示遞進(jìn),可譯為“況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讓步,可譯為“尚且”、“還”。
 
  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
 
 。3)表示并列或遞進(jìn),可譯為“和”、“而且”、“并且”。
 
  例:蓋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ㄊ┠
 
  1.副詞
 
 。1)可譯為“竟然”。
 
  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2)可譯為“于是”、“才”、“就”。
 
  例:乃重修岳陽樓。(于是,就)(《岳陽樓記》) /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才)(《狼》)
 
  2.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
 
  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3.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你的”。
 
  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ㄊ┮
 
  1.句末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判斷推測語氣,相當(dāng)于“了”、“啊”。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ā对狸枠怯洝罚 /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了)(《論語》十則)
 
  2.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語氣,相當(dāng)于“了”。
 
  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語氣詞,表命令或請求,相當(dāng)于“了”、“啦”。
 
  例:登軾而望之,曰:“可矣。”(《曹劌論戰(zhàn)》)
 
  (十四)乎
 
  1.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
 
  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
 
 。2)表反問,可譯為“嗎”。
 
  例: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論語》十則)
 
  (3)表推測,可譯為“吧”。
 
  例:覽物之情,得無異乎。ā对狸枠怯洝罚
 
 。4)表感嘆,可譯為“啊”。
 
  例: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ā蛾惿媸兰摇罚
 
  2.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發(fā)出的處所,相當(dāng)于“于”。
 
  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ㄊ澹┧
 
  1. 與動詞結(jié)合,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況”。
 
  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所聞”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記》)
 
  2. “所”和“以”連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譯為“……的原因”。
 
  例: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憑借,可譯為“用什么方法”、“用這些來”。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輸》)/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這些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與“為”相呼應(yīng),構(gòu)成“為……所……”的結(jié)構(gòu),表被動。
 
  例:而二蟲盡為所吞。(“為……所……”可譯為“被……吞掉”) (《童趣》)
 
  4. 用作名詞,意思是“地方”、“處所”。
 
  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ㄊ┰
 
  1.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ā蛾惿媸兰摇罚
 
  2.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
 
  例: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
 
  3.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ㄊ撸┓
 
  1. 指示代詞,譯為“那”。
 
  例: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2. fú,句首發(fā)語詞。
 
  例:夫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
 
  例:夫齁聲起。(《口技》)
 
  4. 成年男子的通稱,可譯為“人”。
 
  例:荷擔(dān)者三夫。(《愚公移山》)
 
 。ㄊ耍┧
 
  1. 副詞,可譯為“就”、“于是”。
 
  例:遂逐其師。(《曹劌論戰(zhàn)》)
 
  2.副詞,表原因可譯為“因而”。
 
  例:恐遂汩沒。(《上樞密韓太尉書》)
 
 。ㄊ牛╇m
 
  連詞,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 表示假設(shè),可譯為“即使”。
 
  例: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雖然”。
 
  例: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ǘ┤
 
  1. 代詞,起指示作用,譯為“這樣”、“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傷仲永》)。
 
  2. 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3. 助詞,分兩種情況:
 
 、儆迷谛稳菰~之后,作為詞尾,可譯作“……的樣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gòu)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樣子”“像……似的”。
 
  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ǘ唬┕
 
  1. 舊的,原來的。
 
  例:溫故而知新(《論語》十則) / 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狼》)
 
  2. 特意。
 
  例: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見蔡桓公》)
 
  3. 原因,緣故。
 
  例: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
 
  4. 所以,因此。
 
  例: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ǘ┢
 
  1.連詞, 表假設(shè),可譯為“如果”。
 
  例:茍富貴勿相忘。(《陳涉世家》)/ 茍慕義強(qiáng)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 副詞,可譯為“茍且”。
 
  例:茍全性命于亂世。(《出師表》)
 
  3. 副詞,表希望,可譯為“且,或許”。
 
  例: 茍無饑渴。(《君子于役》)
 
 。ǘ⿻
 
  1. 副詞
 
 。1)適逢,恰巧。
 
  例:會賓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行路難》)
 
 。3)定將。
 
  例:會挽雕弓如滿月。(《密州出獵》)
 
  2. 動詞
 
 。1)回合,聚會。
 
  例: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
 
 。2)體會,領(lǐng)會。
 
  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
 
 。ǘ模┗
 
  1. 無指不定代詞,可譯為“有的人”,“有人”。
 
  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2. 副詞
 
  (1)有時。
 
  例:或王命急宣 。(《三峽》)
 
  (2) 或許。
 
  例:或異二者之為 。(《岳陽樓記》)
 
 。ǘ澹┲T
 
  1. 兼詞,“之于”的合音合義。
 
  例: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眾。
 
  例:其西南諸峰。(《醉翁亭記》)
 
  3. 各位,眾位。
 
  例:今諸生學(xué)于太學(xué)。(《送東陽馬生序》)

   歡迎使用手機(jī)、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diǎn)擊查看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
    ID:zhongkao_com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www_gaokao_com

  • 歡迎微信掃碼
    關(guān)注初三學(xué)習(xí)社
    中考網(wǎng)官方服務(wù)號

熱點(diǎn)專題

  • 2024年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目匯總
  • 2024中考真題答案專題
  • 2024中考查分時間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分?jǐn)?shù)線專題

[2024中考]2024中考逐夢前行 未來可期!

中考報考

中考報名時間

中考查分時間

中考志愿填報

各省分?jǐn)?shù)線

中考體育考試

中考中招考試

中考備考

中考答題技巧

中考考前心理

中考考前飲食

中考家長必讀

中考提分策略

重點(diǎn)高中

北京重點(diǎn)中學(xué)

上海重點(diǎn)中學(xué)

廣州重點(diǎn)中學(xué)

深圳重點(diǎn)中學(xué)

天津重點(diǎn)中學(xué)

成都重點(diǎn)中學(xué)

試題資料

中考壓軸題

中考模擬題

各科練習(xí)題

單元測試題

初中期中試題

初中期末試題

中考大事記

北京中考大事記

天津中考大事記

重慶中考大事記

西安中考大事記

沈陽中考大事記

濟(jì)南中考大事記

知識點(diǎn)

初中數(shù)學(xué)知識點(diǎn)

初中物理知識點(diǎn)

初中化學(xué)知識點(diǎn)

初中英語知識點(diǎn)

初中語文知識點(diǎn)

中考滿分作文

初中資源

初中語文

初中數(shù)學(xué)

初中英語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學(xué)

中學(xu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