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循吏·樊叔略傳》原文及翻譯
隋書
原文:
樊叔略,陳留人也,父歡,仕魏為南兗州刺史、阿陽侯。屬高氏專權,將謀興復之計,為高氏所誅。叔略時在髫齔,遂被腐刑,給使殿省。身長九尺,志氣不凡,頗為高氏所忌。內(nèi)不自安,遂奔關西。周太祖見而器之,引置左右。尋授都督,襲爵為侯。大冢宰宇文護執(zhí)政,引為中尉。叔略多計數(shù),曉習時事,護漸信之,兼督內(nèi)外。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護誅后,齊王憲引為園苑監(jiān)。時憲素有吞關東之志,叔略因事數(shù)進兵謀,憲甚奇之。建德五年,從武帝伐齊,叔略部率精銳,每戰(zhàn)身先士卒。以功加上開府,進封清鄉(xiāng)縣公,邑千四百戶。拜汴州刺史,號為明決。宣帝時,于洛陽營建東京,以叔略有巧思,拜營構監(jiān),宮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亂,高祖令叔略鎮(zhèn)大梁。迥將宇文威來寇,叔略擊走之。以功拜大將軍,復為汴州刺史。高祖受禪,加位上大將軍,進爵安定郡公。在州數(shù)年,甚有聲譽。鄴都俗薄,號曰難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稱,遷相州刺史,政為當時第一。上降璽書褒美之,賜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為之語曰:“智無窮,清鄉(xiāng)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農(nóng)卿,吏人莫不流涕,相與立碑頌其德政。自為司農(nóng),凡種植,叔略別為條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滯,公卿所未能決者,叔略輒為評理。雖無學術,有所依據(jù),然師心獨見,暗與理合。甚為上所親委,高颎、楊素亦禮遇之。性頗豪侈,每食必方丈,備水陸。十四年,從祠太山,行至洛陽,上令錄囚徒。具狀將奏,晨起,至獄門,于馬上暴卒,時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贈亳州刺史,謚曰襄。
(《隋書·循吏》)
譯文:
樊叔略是陳留人。父親樊歡,出仕東魏做南兗州刺史、阿陽侯。適逢高氏專權,樊歡密謀振興恢復朝廷綱常,被高氏殺害。樊叔略當時還是個孩子,就遭受了酷刑,發(fā)派到宮殿衙門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氣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內(nèi)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關西(北周)。周太祖一見就認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邊辦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職,讓他襲父爵為侯。大冢宰宇文護執(zhí)政時,招用他為中尉。叔略很有謀略,通曉熟悉當時的事務,宇文護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讓他同時督察朝廷內(nèi)外政務。幾次升遷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宇文護被誅殺后,齊王宇文憲用他做園苑監(jiān)。那時齊王憲向來就有吞并關東的意圖,樊叔略借著別的事多次進獻用兵之策,齊王認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隨周武帝討伐北齊,叔略率領精銳部隊,每次作戰(zhàn)都身先士卒。因為戰(zhàn)功被賜加上開府,進而封為清鄉(xiāng)縣公,食邑一千四百戶。朝廷任命他為汴州刺史,為政號稱清明果決。周宣帝時,在洛陽營建東京,因為叔略冇精巧構思,被授予營構監(jiān),宮室規(guī)劃,都是他確定的。工程還未完成而宣帝就駕崩了。尉迥叛亂時,高祖命令叔略鎮(zhèn)守大梁。尉迥的部將宇文威來進犯,樊叔略擊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將軍,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禪讓稱帝,叔略位次升遷為上大將軍提升爵位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年,為官很有聲譽。鄴(北周都城)都民風不淳,號稱是最難教化的,朝廷因為經(jīng)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政績是當時的第一,調(diào)任他為相州刺史;实垲C下詔書嘉獎他,賜給他綢緞三百匹,粟米五百擔,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稱贊說:“智無窮,清鄉(xiāng)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農(nóng)卿,官吏百姓沒有不流淚的,一起立碑頌揚他的德政。從開始做司農(nóng),舉凡農(nóng)業(yè)耕作,叔略另外進行整治規(guī)劃,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猶豫拖延、公卿不能決斷的事務,叔略總是為他們評議處理。叔略雖然沒有學問,不會引經(jīng)據(jù)典,但是他深思后的獨到見解,暗里與事理相合。樊叔略很受皇帝親近信任,高潁、楊素也以禮相待。叔略生性很崇尚鋪排奢華,每次施齋供養(yǎng),一定開方丈,準備水陸法會。開皇十四年,跟隨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陽,皇帝命令他審查記錄罪犯的罪狀。他寫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來,行到獄門口,在馬上突然去世,時年五十九歲;实郯赐锵Я撕荛L時間,追贈他為亳州刺史,謚號為襄。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