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整理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16-09-26 16:40:28
學生做作業(yè),習以為常,好象沒有研究的必要。其實并非如此,還有不少同學“不會”做作業(yè)。有的是屬于認識問題,例如有的同學不知道做作業(yè)有什么用,只是因為是老師布置的,不得不做。抱著交差和應付的態(tài)度;有的屬于方法問題,例如有的學生課后不看書整理,不理解消化就忙著做作業(yè);有的學生課內課外作業(yè)做得很多,但收獲不大,成績提高不快;有的屬于知識基礎和理解能力問題,簡單題會做,復雜一點就沒門了。因此對于作業(yè)問題,還必須認真討論一番。
。.做作業(yè)的意義做作業(yè)的意義至少有四條:首先,它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如果做作業(yè)很順利,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預習、聽講和課后復習的效果是好的。反之,則說明對知識并沒有真正掌握。因此,通過做作業(yè)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以便及時補救。其次,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做作業(yè)時的思考,可以把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找出來;把公式的變換搞熟練,總之,有利于把書本上的知識轉換成為自己的知識。第三,可以培養(yǎng)思維能力。作業(yè)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不僅使自己學會運用新學到的知識,而且也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第四,做作業(yè)可以為總復習積累資料。因此,做完作業(yè)后,不應當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進行定期的分類整理。復習時,翻閱一下這些記錄,看自己平時“勞動汗水”的作業(yè),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業(yè)的基本過程(1)審清題意。題意是做作業(yè)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判斷它屬于哪一類,難易程度如何。要逐字逐句把題目默讀一遍或幾遍,對題目中每一個概念,每一層語法關系,每一個關鍵的字、詞,乃至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要搞清楚。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求語文功底較好之外,還要對本學科的專用術語、字母代號的意義以及公式、法則、定理、定律等十分熟練。同時讓自己的思路順著題目的路線思考。通過思考,準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么?
(2)尋找思路。審清題意之后,就要利用題目給出的條件和要求的結論去尋找解題的思路。一般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執(zhí)因求果,即從已知條件出發(fā),眼睛盯著要求的結論,尋找道路前進,最后到達結論。第二種是執(zhí)果索因,即結論成立必須具備什么條件(第一層條件),這些條件在已知條件中有沒有,如果沒有,那么使這層條件存在的條件(第二層條件)是什么?這樣一層一層地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條件當中全部有了為止。這樣,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之間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種辦法是前兩種辦法的結合,即從兩頭相向出發(fā)尋找,直到兩下相遇搭上頭為止。在尋找解題思路的過程中,有時要過幾道關卡,方能打通思路,關卡一多,容易擋住人的視線;有時條件多,頭緒多,顯得亂,讓你如墜入五里霧中,尋不到路徑。怎么辦?可以采取分和聯(lián)的辦法解決:分就是分解,即把一道題盡量分割解剖成幾個部分,使之成為一道道小題目,然后再研究,各個擊破,部分的解題辦法,合起來就是一個整體的解題思路。有時一道大題不好全分只能分少部分出去,這時要先把分出來的小題目解決了,再解決核心部分。聯(lián)就是聯(lián)想聯(lián)想這個題目的有關部分在課本中的什么地方,與其有關的內容是什么?過去是否解過與其相同或相近的題目,那時候是怎樣解的?如果能聯(lián)想起有關的舊知識,那么與此題相應的規(guī)律、原理、原則、公式就會浮現(xiàn)在腦海中,通過推理可以從已知條件推出許多題目中沒有直接給的新條件新根據(jù),從而左右逢援為解題打開通道。分,是化繁為簡,化大為小,一個一個解決問題。聯(lián),是把不熟悉的題目化為熟悉的題目,做到輕車熟路、得心應手地解題。
有時因為題目較復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審題的過程畫成簡圖,這實際上是一個運用學過的知識,把題目加工改造的過程。經過這番加工,直觀明了,一道解題捷徑出現(xiàn)在眼前了。
(3)正確答題。答題是把解題思路表達出來的過程。做題要做到保質保量,要求一遍對和速度快。一遍對指思維、表達和運算的準確性。不少學生通過審題找到了解題的正確途徑,可是真的一動手,得出來的結果卻常常不對。原因之一就是平素練習不夠,眼高手低,要做到一次對,特別應注意的是解題步驟不能跳躍,應按步就班一步一步演算,書寫規(guī)范化。速度快,這是講做題的效果問題,即在準確的前提條件下快速把解題過程書寫出來。要想解題快,一要鉆得深,思潮如泉涌,思路有捷徑。二要格式明,什么樣題,怎么樣解,心中十分清楚,解題步驟該要的要,不該要的不要,書寫干凈利索。三要刻苦練,熟能生巧,巧能快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