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合 2011-10-31 16:00:47
《左傳》: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
初①,鄭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生莊公及共叔段④。莊公寤生⑤,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⑥。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⑦,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⑧。公曰:“制,巖邑也⑨,虢叔死焉⑩,倫邑唯命⑾。”請京⑿,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過百雉⒁,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⒃。”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對曰:“姜氏何厭之有⒅?不如早為之所⒆,無使滋蔓。蔓,難圖也⒇”。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22)。公于呂曰(23):“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24)。?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25),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26)。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27)”,厚將崩。”
大叔完聚(28),繕甲兵,具卒乘(29),將襲鄭。夫人將啟之(30)。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31)。京叛大叔段。段人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潁(34),而誓之日:“不及黃泉,無相見也(35)。”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36),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37)。
(經(jīng))
【注釋】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人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人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后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道“的本義是道路,引申為規(guī)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里,也指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親民:根據(jù)后面的“傳”文,“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4)知止:知道目標所在。(5)得:收獲。(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fā)達。(7)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9)格物:認識、研究萬事萬物。(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13)厚者。涸撝匾暤牟恢匾。薄者厚:不該重視的卻加以重視。(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