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11-13 13:06:23
摘要:教師全天教育陪護制度。白天上課由教師負責,晚自習由輔導教師全程輔導完成作業(yè),日常生活由生活老師安排,學校還要求生活老師與學生同吃同住,早晨與學生一起跑步,三餐時學生先吃,晚間定時查…… |
隨著留守、流動兒童的增多,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第三小學實施了以“傾情留守流動兒童,共建和諧校園”為主題,以“幫助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的關愛教育計劃,開展了扎實有效的關愛教育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林東三小有留守兒童171人
,其中男生80人,女生91人;父母單方外出兒童114人,雙方外出為57人;另有流動兒童67人。
。玻埃埃纺辏冈,學校建立了“留守、流動兒童之家”住宿部,為留守流動兒童建了一個溫馨的家,使他們在這里享受到了家的溫暖。
孩子離家住宿能吃飽嗎?能睡好嗎?想爸爸媽媽怎么辦?……這些問題曾讓在外的家長憂心忡忡。林東三小為了打消家長顧慮,制定了相關制度,采取了相關措施——
教師全天教育陪護制度。白天上課由教師負責,晚自習由輔導教師全程輔導完成作業(yè),日常生活由生活老師安排,學校還要求生活老師與學生同吃同住,早晨與學生一起跑步,三餐時學生先吃,晚間定時查床蓋被,隨時照料留守兒童的生活,對低年級學生手把手教會他們自主穿衣、洗漱,對高年級學生培養(yǎng)自理、自立、自強的能力,將關懷、溫暖細化到每個孩子的心田。
設立了“親情會客室”,內(nèi)有桌椅、床鋪,為臨時返家的家長提供一個與孩子傾情交談的場所,晚間家長可與孩子同住,讓孩子享受父母親情。
開通綠色“親情電話”。“爸媽,不要太辛苦了!”“爸媽,別擔心,我會照顧好自己。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一位在校的留守兒童正向遠在外地打工的家長打電話,這是學校安裝的“親情熱線”電話后,在課后常見的一幕。
為留守、流動學生建立“生日備忘錄”。每到一個孩子的生日,學校食堂會為他“開小灶”,添加上孩子喜歡吃的菜,并為孩子準備生日蛋糕,讓所有就餐的孩子共同為他祝福。這一天,班主任老師還會組織全班同學為他唱響生日快樂歌,讓這個孩子發(fā)表生日感言。一個學生的感言這樣說:“雖然不在爸爸媽媽身邊,但我今天的生日過得特別有意義,我想對爸爸媽媽說,我留守,我快樂!”
利用周六下午的時間,林東三小開設“影視之家”,定時播放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另外,學校組織留守兒童經(jīng)常開展如“六一”兒童節(jié)的趣味運動會,“七一”的熱愛家鄉(xiāng)一日游,母親節(jié)“讓媽媽笑一笑”等活動,而每周日下午的課外興趣活動開展跳繩、踢毽子、卵石畫、舞蹈、小提琴、竹竿舞等活動。開展了“一幫一”手拉手結對子活動,利用雙休日,由結對學生帶留守兒童到家里開展“一日互動”活動,和結對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一起享受父母親情、家庭溫暖。
通過以上細致溫情的做法,林東三小把留守學生照顧得無微不至。照顧好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還得培育好孩子們的心靈。為此學校實施“德育導師”制,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心靈成長。
德育導師主要由班主任老師和任課教師擔任,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重點幫助2——3名學生,并對受導學生給予“思想引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和學習輔導”。德育導師活動啟動后一年來,導師隊伍由原來的21人迅速擴大到現(xiàn)在的48人,在林東三小,許多老師主動要求承擔“德育導師”,她們充分發(fā)揚母愛精神,急孩子們所急,想孩子們所想,真正做到了思想上真心引導,情感上愛心感化,生活上悉心照顧,學習上耐心輔導。德育導師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廣泛好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