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1 11:01:49
摘要: 7歲的李明今年上一年級,這個寒假是他度過的第一個假期,老師留的作業(yè)除了一本《寒假作業(yè)》,還有要讀一本書,背課文以及每天寫一篇字和日記。四年級的李莉則除了必做的家庭作業(yè)外,還要上英…… |
緊張的考試過后,中小學開始放寒假了,2007年的寒假,孩子們怎樣度過呢?近日,記者走訪了多位中小學生,他們普遍反映,寒假生活并不輕松。讓他們感到不輕松的原因,仍然是那個似乎老掉牙的話題--負擔重。盡管素質教育、教改的聲音已經占據主導,但中小學生減負的車輪卻仿佛行進得異常緩慢,學生、老師、家長都覺得難,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減負為什么越減越重?輕松快樂的寒假是否只是夢想?
小學生:承受寒假作業(yè)、輔導班雙重壓力
減負的工作年年做,而且也確實有了效果,小學生們的假期作業(yè)量較往年少了很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也一直在關注、討論怎樣讓學生度過一個積極、健康、有意義的假期。但是,教育部門給學生規(guī)定的假期實際上是縮水了,往往在寒假剛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就忙著讓孩子參加各種名目繁多的補習班。雖然他們也知道孩子的課業(yè)負擔已經很重了,卻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下擠占著孩子們的自由時間,剝奪著他們假期的快樂。
7歲的李明今年上一年級,這個寒假是他度過的第一個假期,老師留的作業(yè)除了一本《寒假作業(yè)》,還有要讀一本書,背課文以及每天寫一篇字和日記。四年級的李莉則除了必做的家庭作業(yè)外,還要上英語輔導班,練習電子琴。李莉說自己假期每天做作業(yè)需要兩個多小時,練習電子琴一個半小時,閱讀老師布置的假期必看書目一個小時,此外,每周三天的上午得去上英語輔導班,然后完成輔導班的作業(yè)。李莉無奈地告訴記者,做完老師留的作業(yè)已經很辛苦了,可是媽媽還要讓她練琴,上輔導班,真是很煩,假期都不想過了。李莉說,在同學中,她算不上最忙的,她所在的班有一個女孩假期報了英語輔導班、奧數班、拉丁舞培訓班和書法四個輔導班。
中學生:快樂的渴望只能埋在心靈深處
中、高考帶來的壓力使部分學校的中學生們在假期中也要奔波于家和補習班之間。盡管疲憊的身體需要休息,年輕的心靈需要釋放,但是他們迫于升學壓力,只能放棄假期的快樂時光。初二學生小佳對記者說:“怎么說呢,誰不想過假期呀,可是假期有假期的煩惱,作業(yè)多,天天寫得手疼脖子酸,耳朵里聽著電視,心早就飛過去了。想看,可不行,我得做完作業(yè)呀。”為了早點寫完作業(yè),給過年的那幾天騰出時間來好好玩,寒假作業(yè)她會在一個星期內突擊搞定。
說到“突擊作業(yè)”的過程,小佳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理科作業(yè)不容易偷懶嘛,只好頭懸梁、錐刺股嘍。文科作業(yè)像老師布置的日記、作文、摘記什么的,就塞上耳機子,邊聽音樂邊抄作文書解決。”她說,也知道這樣不對,可是太累了,不聽點東西很快就會睡著。記者問像這樣突擊寫作業(yè)的學習效果怎么樣,她撇撇嘴,“有什么效果呀,寫完了也忘光了,有時不小心把歌詞一塊寫到作業(yè)本上去了。”在某中學上高二的靜靜是個沉默寡言的女孩兒,習慣微顰著眉頭,帶著些淡淡的憂傷。在記者開導下,她漸漸放下包袱,吐露了心聲。靜靜說,自從進入中學后她就幾乎沒有開心地笑過。雖然學習成績在班里是前十名,但她上的是普通中學,以這樣的成績考上好大學還是希望渺茫。家里只有她這么一個獨生女,父母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了。
靜靜說,如果考不了高分,上不了好學校,爸爸媽媽是不會原諒她的,她也不會原諒自己。說著說著,靜靜的聲音有些哽咽,“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只是心里難受,總感覺時間快得抓不住,又像長得看不到頭。寒假回家我很少跟爸媽說話,自己鉆在屋子里做題,有時寫著寫著,眼淚就掉到草稿紙上。在老師和親戚朋友眼里,我一直是個聽話乖巧的女孩,乖巧到沒有人會注意到我心里的想法。這次期末我考得不錯,但是還是走不出害怕失敗的恐懼。再過半年就要升高三了,這個假期除了做老師留的作業(yè),我還要做完一整套海淀習題。”記者問她是否希望有屬于自己的假期,她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希望自己能快樂起來。”
老師:雙重責任我們壓力也不小
王老師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并擔任班主任,她無奈地對記者說,一些報道提到中小學生作業(yè)多的情況就把板子打到老師頭上,其實老師也很無奈。我們也希望孩子們作業(yè)少一點,假期輕松一點,生活開心一點,但是這個度是很難把握的。作業(yè)留得少了,一些學生不會自我約束,假期就放了羊,一個月的時間把學的東西丟光了,下學期的課更跟不上。
記者了解到,老師一方面要為學生的考試成績負責,督促學生加強書本學習,多做題。另一方面又要忙著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不間斷地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中間奔跑,使許多老師分身乏術,備感困惑。
一位從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教師告訴記者,作為一線教師,他對現在中學生負擔重的情況是深有體會的。老師們也不想在假期、尤其是年假給學生布置太多作業(yè)。他說:“忙了一年,大人也想好好休息,四處走走、玩玩兒,何況是孩子。但是中考、高考像一座山立在那里,誰也無法回避。寒暑假休息的時間比較長,正是學生查漏補缺、彌補平時練習不夠的好時機。我可以不留作業(yè),少留作業(yè),讓孩子們好好去玩,但我作為教師的責任在哪里?減負沒錯,但減負不單純是作業(yè)的減負。就算作業(yè)減了負,學生心理上也一樣減不了負。”
家長:矛盾又辛苦
采訪過程中,家長們都說希望孩子過個愉快、輕松的假期,但他們同樣在為孩子未來的前途、命運擔憂,這種焦躁而又無處發(fā)泄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便使這些心疼孩子的家長成了增強孩子假期負擔的加壓器。
洪先生的女兒上小學五年級,他說,在孩子假期負擔這個問題上做家長的是進退兩難,“孩子平時學習就很緊張,每天上課、做作業(yè)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好不容易歇個寒假,我們也想讓她好好玩一段時間。但是別人家的孩子學這學那,她好好在家歇著,我們瞧著心里頭就著急上火,這不是落到后頭了嗎?以后到社會上競爭力怎么會比人家強呢?”所以,盡管洪先生很心疼女兒,這個寒假還是給她報了兩個輔導班。
對洪先生的做法,從事小學教育的周老師說,作業(yè)安排是根據放假的時間、課業(yè)的進行情況作出的,孩子們作完這些作業(yè)其實就不少了。但是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成才,都愿意讓孩子多學點東西。周老師班上大部分學生假期都報了各種不同的輔導班,有英語、數學、鋼琴、舞蹈、跆拳道、乒乓球等等,這樣,孩子其實不是做的一份作業(yè),而是雙份、多份。
李先生是一位高三學生的父親,自打女兒上高三后,他們家的生活習慣就開始大變樣了。以前,下了班他和妻子總是習慣看會兒電視,現在別說電視了,就連說話、走路都是盡量小聲,生怕打擾到孩子學習。近來,女兒突然多了個毛病,就是洗頭、洗臉時間比以前長,經常慢慢騰騰,在衛(wèi)生間磨蹭半天才出來。李先生知道女兒是學習累了,躲到衛(wèi)生間休息,可是高三的時間一分一秒都浪費不得呀。李先生想提醒女兒,可是張了幾次口就是說不出話來。今年的寒假,李先生說,他們打算過了年就住到父母那去,讓女兒安心在家學習,好在兩邊離的不遠,每頓飯都可以給孩子送去。
采訪中記者感受到,“減負”在很多家長和老師心中處于矛盾地位,孩子們距快樂的假期到底有多遠,不是僅僅學校、老師就可以回答的問題,也需要家長的努力。寒假也好,平時的課業(yè)也好,都是同一個“減負”問題,減負是和教育改革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教改說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教師和家長們受社會傳統文化和教學模式的影響,習慣認為靜態(tài)的書本知識才是知識,把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的學校作為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場所,而忽視了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取動態(tài)知識的必要性。由于學生們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校園當中,所以假期是他們開展實踐活動、體驗生活的絕佳時機,如果教師和家長一味束縛學生自由,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歸根究底,老師和家長需要考慮的不是減負“行不行”,而是“好不好”。
專家解讀:中小學生假期負擔根源
就中小學生假期負擔問題,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生導師張愛華教授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正確理解什么叫學習。學校主要進行的是書本的學習,F在寒假來臨,學生書本學習告一段落,壓抑的心靈有了放松的機會,下一步要到生活、社會中去學習。家長要盡量給孩子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孩子在春節(jié)期間走親訪友,到家鄉(xiāng)看一看,玩一玩,體會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觀察些民間的風俗習慣,和同伴們在一起交往、合作,了解一下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除了課本以外,生活、社會、朋友之間的交流都是有意義的學習。
孩子的成才離不開成人的引導,家長、老師要端正“成才觀”,樹立“大學習觀”的意識。在假期中讓孩子得到身心的放松,培養(yǎng)他們想做、愿意做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打好做人的基礎。這會對他們的健康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對于寒假作業(yè),不能讓孩子搞突擊,那樣非常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尤其是語文等科目比如寫作文只靠照葫蘆畫瓢是寫不好的,需要走一走,看一看,增加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再就是讓孩子直接參與生活,分擔必要的家庭勞動,像打掃屋子、擦玻璃等活兒看起來很小,但會教給孩子生活的知識。習慣會產生一種遷移作用,體現在學生身上,有正遷移和負遷移兩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能力的養(yǎng)成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是相互促進的,這樣就形成了正遷移。有的孩子意志品質差,看起來是學習的事,實際在生活中一樣有體現,是負遷移。
參加一些特長培訓班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但不宜太多,并且事先要征得孩子同意。由于現在一些培訓班良莠不齊,家長在選擇時要注意貨比三家,選擇信譽好的,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培訓班報名。
近年高考改革力度很大,話題類考題增多,范圍比以前寬得多,出題方式也更靈活,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綜合知識、分析能力的考查。老師如僅滿足于書本教學是不夠的。比如作文更加重視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經歷和體會,有真情實感才寫的好,假、大、空、套的手段行不通了。
高考的改革體現了國家課改的決心和力度。在以往的中小學教育中,學校、家庭、教師、學生大部分精力和資源倒向了考試,教育目標與理想出現偏差,素質教育的實施正是看到這種缺陷,提出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力求使學生得到綜合的發(fā)展的新教育觀。傳統教學方式與新課程的要求在過渡時會產生一定的矛盾,改革處在破與立并存的階段,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探索,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學生自主學習、良好思維方式的養(yǎng)成,會消除老師和家長的緊張心理,改變負擔越減越重的情況。
另外,中學階段的教育和大學生在校的表現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學生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要培養(yǎng)自學、生活、社交等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同樣入學的大學生中存在較大差異,在中學時代就有比較廣泛的愛好,經過一定社會生活鍛煉的學生會很快適應集體生活,在班級當中能很快地展露自己的才華,懂得與他人合作,能夠寬容、理解、接納他人。所以對中小學生不能光講道理,還要讓他們在實踐中交往、嘗試、總結,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的行為能力,在他們離開家長和老師的庇護時也能較好地處理各種問題和關系,接納和自己不同行為的人。學校和家長要充分利用寒假時間,讓孩子身心得到充分調整,合理安排家庭作業(yè),使孩子的興趣、愛好得到一定發(fā)展,讓培育結果和時代的要求相吻合,做到這些,需要家長、教師和學生在實踐當中不斷碰撞和磨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