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作者:. 2010-04-13 16:44:00
筆者有幸參加了2009年河南省高考化學閱卷工作,下面是本人在閱卷中的一些心得體會:高考改卷是流水作業(yè),每人只改一道題,我改的是第28題。28題是一道電化學題,考查的知識點主要是對電極的判斷、電極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利用守恒法的一些計算以及對電解前后溶液酸堿性的判斷。
這原本不是一道非常難的題,但是得分率不高。得滿分的考生只有一萬多,大約占考生總人數(shù)的1/50,得零分人數(shù)比得滿分的略低一點。
造成學生不得分或得不了滿分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有如下幾點:
1.電極名稱寫錯。原因大致有兩種:一是原電池中的正負極和電解池中的陰陽極分不清;二是審題馬虎,比如,第一個空格里,問的是電源的哪個極,有學生卻答“陰極”,答非所問。
2.電極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錯誤。大致分四種情況:一是根本不會寫;二是記不住常見離子的放電順序;三是不注意配平反應方程式;四是離子符號書寫得模棱兩可等。
3.計算錯誤。電化學中的計算基本都是圍繞電子守恒的計算,只要學生真正理解電解原理,一步一步細心計算,雖然費時,但還是可以算出來的。只不過,在考場上學生的神經(jīng)高度緊張,而這道題計算起來的確有點費事兒,所以導致本題中的第(3)、(4)小題得分率特別低。在此,我順便提醒考生,如果你的計算能力較差,那么可以放棄;如果你的思路很清晰且計算能力不錯,還是平心靜氣算出來,因為難一點的計算,答案往往是一個范圍,即允許誤差的存在,所以還是很容易得分的。
4.文字敘述題因表述錯誤而丟分。文字敘述,是本題中最難改的一道題,因為考生敘述的結果五花八門,什么樣的說法都有,所以導致改卷老師在閱卷過程中費時、費力甚至把握不住判分的標準,閱卷速度也非常慢。比如:“電解”這個詞有的同學因筆誤寫個“電角”,把“解”字的右半部分給丟掉;電解的實質為“電解水”卻答成“電離水”;答非所問,結論與原因相矛盾等,導致本題出現(xiàn)一些考生本人都想不到的丟分情況。
針對閱卷中發(fā)現(xiàn)的這些問題,我建議同學們在平時的高考備考中,應注意以下四項:
1.嚴格要求,降低不必要的損失。
化學中有很多專用化學名稱及化學符號,而歷年高考閱卷中,對專用化學名稱及符號的書寫要求非常嚴格,錯寫或亂寫一律不得分。專用化學名稱及化學符號的書寫規(guī)范,我認為是化學教師從高一開始的每一堂課都應強調的問題,學生只有在初學階段就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去不該失去的分數(shù)。所以,一定要強調規(guī)范化,尤其是化學方程式書寫的規(guī)范化。
2.提高選題水平和質量,立足于精練和專題訓練。
在練習的時候,要正確選題。選題的標準有以下幾點:
(1)多選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少選老資料中的難題;
(2)控制訓練難度,以中檔題訓練為主;
(3)注意練習題的能力層次要求,按不同能力層次設計不同的練習題,可分層次進行訓練和輔導;
(4)多選實驗創(chuàng)新設計題,尤其是課本內典型實驗裝置的改進設計,強化實驗能力訓練;
(5)適當增加化學計算題訓練,強化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3.注意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及化學用語的書寫能力。答題時要答出關鍵性化學表達用語。
高考評卷主觀題實行網(wǎng)上閱卷,除了要保證評卷質量外,評卷速度對評卷任務的完成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評卷老師在閱卷中往往只看要點,尤其是看一些關鍵步驟,有則給分,沒有就不給分。所以,考生在答題時首先要簡明扼要,答出要點;其次要答出技巧,最好做到卷面整潔、字跡工整、敘述簡明等。比如,2009高考第28題第(5)小題一定要強調“酸、堿性”的大小是否發(fā)生變化,再簡述其是否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少一項就要扣分。
4.夯實基礎,調整心態(tài),注意培養(yǎng)和訓練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試技巧。
通過老師們的交流和對試題的分析以及同學們試卷上的作答情況,給我的又一啟示是:基礎知識都是各學科考察的主要內容,同學們丟分最多的也是基礎知識,高考試題中,難題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抓基礎,不要過早地進行綜合訓練。
有很多學生平時成績很好,但每場正式的考試都不能發(fā)揮正常的水平。我認為,這主要是考試心態(tài)的問題。像2009年高考第29題,很多學生審題不清,看不清前后的對應關系就下筆做題;再如2009年高考第30題,很多同學將有機物的結構寫錯(多氫原子或少氫原子)。這樣丟分實在太可惜了。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我想主要還是因為考試時太緊張,致使本來會做的也變成不會做的了。
高考是對考生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的測試,也是對考生心理素質的測試。如何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使他們從容應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我想也是老師們在高三復習中需要研究的問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